当前位置:首页 > 营养食疗 > 养生知识 > 详细内容
陰陽五行對照表
发布时间:2010/12/9  阅读次数:1942  字体大小: 【】 【】【

宇宙萬象道器密碼

洛書

北斗與四時八極關係密碼

河圖

三八

二七

五十

四九

一六

太一北斗二十八宿關係密碼

生數

氣靈布場密碼

成數

氣靈成象密碼

五行

陰陽五氣密碼

八卦

震巽

坤艮

乾兌

氣靈場態類性密碼

先天
八卦

太一

無極太極生化關係密碼

後天
八卦

震巽

坤艮

乾兌

萬物陰陽氣靈象數理類性關係

 

天 界

五氣

五行氣內蘊關係

五性

靜兼

五行氣內化關係

五德

五行氣機制屬性關係

五用

五行氣物化關係

五化

五行氣生化關係

五政

五行氣所主關係

五令

宣發

郁蒸

雲雨

霧露

嚴貞

陰陽造化功能關係

五變

推拉

炎爍

動注

肅殺

凝冽

五行與時令關係

五眚

淫潰

冰雹

陰陽違逆關係

五時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地球自轉與太陽關係

地支

(流注)

子丑

午未

辰戌

巳亥

寅卯

申酉

宇宙信息與生命節律關係

季節

長夏

太陽輻射場的關係

五行氣

木氣

火氣

土氣

金氣

水氣

太陽系五大氣態關係

方位

中央

西

天地磁場與地球自轉關係

地支

(紀月)

寅卯

巳午

辰戌

丑未

申酉

子亥

北斗星每月所指向及黃道十二星座位置關係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二十八宿與太陽關係

氣候

地球自轉公轉與太陽關係環境氣候關係

五天

蒼天

丹天

黃天

素天

玄天

地、日、二十八宿關係

五氣色

日光分解與水氣關係

五宮

東宮

南宮

中宮

西宮

北宮

北極星與二十八宿關係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行星與太陽關係

五運

木運

火運

土運

金運

水運

五氣生化與四時關係

歲運

木運臨卯

(丁卯)

火運臨午

(戊午)

土運臨四季

(甲辰、甲戌、己丑、己未)

金運臨酉

(乙酉)

水運臨子

(丙子)

五星六十年中宿位與天氣主氣關係

天數

天陽之氣密碼

五勝

春勝長夏

夏勝秋

長夏勝冬

秋勝春

冬勝夏

天陽制約關係

 

地 界

五味

飴蜜

五物味氣屬性關係

五形

事物外顯性狀關係

方位

人與空間關係

五菜

菜氣類性關係

五果

果氣類性關係

五化

天地氣消長關係

品類

草木

有形物質類關係

五穀

麻麥

穀稻

食用作物類屬關係

五畜

家飼動物類性關係

五律

音調、聲波之關係

五物色

(綠)

(紅)

(紫)

電磁波色子關係

地數

地陰氣密碼

五鳳

青鸞

丹鳳

宛雛

鸑鷟

五彩鳥類性關係

五蟲

毛蟲

羽蟲

倮蟲

介蟲

麟蟲

動物的類性關係

五方

西

人、天與地平方位關係

五岳

泰山

衡山

嵩山

華山

恒山

山岳與方位關係

五地

山林

丘陵

原濕

墳衍

川澤

人地物宜關係

五彩

物色關係

五帝

太昊

炎帝

黃帝

少昊

顓頊

上古五族關係

五佐神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上古五屬族關係

五器

萬物時空度量關係

五正

后稷

司馬

司徒

司寇

司空

上古官職關係

 

人 界

五官

春官

夏官

中官

秋官

冬官

上古官職關係

五教

父義

母慈

子笑

兄友

弟恭

社會倫理關係

五祀

(社)

中靁

祭祀祖先廟堂關係

五常

信瞻、思維、性格關係

五事

感官與宇宙關係

五德

人腦功能態關係

五瑞玉

青圭

赤璋

黃琮

白琥

玄璜

祭祀天地人神禮器

五臟

氣化與人體關係

五官

感官(內臟與外界直接交換及聯繫通路)

五體

筋膜

血脈

肌肉

皮毛

骨髓

與機體物質結構的關係(對內聯繫)

五聲

情緒(精神)關係

五情

憂思

驚恐

七情之關係

病變

病氣與情志的關係

病位

頭項

胸脇

肩背

腰股

病氣與人體的關係

五華

皮毛

內臟氣血功能態外顯

五音

音(唇、齒、舌、氣口、等綜合效果)關係

表裡

(時辰)

 

(子)

三焦

(亥)

小腸

(未)

(辰)

大腸

(卯)

膀胱

(申)

六腑:吸收、排泄、消化器官之關係

(丑)

心包

(戌)

(午)

(巳)

(寅)

(酉)

五臟:儲存、輸送、加工、分配、交換、過濾器官

五腧

運行路線(經絡運行通道)特點

五勞

生命力外顯關係

五嗅

嗅覺感官與物氣關係

五神

氣與精氣神關係

五津

體外分泌物(內外分泌關係)

五味

性味(味覺器官與口舌關係)

五欲

安佚

情慾與環境關係

五惡

惡風

惡熱

惡濕

惡寒

惡燥

五臟與環境關係

志傷

傷肝

傷心

傷脾

傷肺

傷腎

情志與臟氣的制約關係

志勝

勝怒

勝喜

勝思

勝悲

勝恐

情志的制約關係

變動

功能外顯關係

氣機

升開

開升

(合)

合降

降合

氣活力關係

脈象

氣血關係

五風

肝風

心風

脾風

肺風

腎風

時邪經風內疾關係

臟氣

肝氣

心氣

脾氣

肺氣

腎氣

臟氣功能內疾關係

正旗

旂交龍

旟鳥隼

常日月

旗熊虎

旐龜蛇

五旗與五方關係

五養

酸養骨

苦養氣

甘養肉

辛養筋

鹹養脈

五味與身心生化關係

五象

少陰

老陽

中宮

太一

少陽

老陰

太極生二儀四象關係

RNA

A

C

氫鍵

G

U

RNA醎基性狀關係

DNA

T

G

氫鍵

C

A

DNA醎基性狀關係

粒子

電子

光子

中子

(重子)

介子

質子

基本粒子屬性關係

 


 

天   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靈

青龍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長夏

六氣

熱、火

五促

五時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乾兌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數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   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果

五畜

五穀

 

 

人   象

五體

血(脈)

五藏

五情

怒、驚

悲、憂

五液

五官

眼(目)

唇(口)

五聲

五音

五智

五臟

心(心包)

五腑

小腸、三焦

大腸

膀胱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無名指

小指

五性

少剛(雅)

陽剛(急)

申和(直)

少柔(剛)

陰柔(隱)

 


 

黃帝內經

五臟

五臟之官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節出焉

作強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決斷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傳道之官

變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三焦

心包絡

三焦者,決瀆之官 ,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心包絡)

臟象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罷極之本

魄之居也

其華在爪

其充在筋

陽中之少陽

通於春氣

生之本

神之變也

其華在面

其充在血脈

陽中之太陽

通於夏氣

倉廩之本

營之居也

其華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陰之類

通於土氣

氣之本

魄之處也

其華在毛

其充在皮

陽中之太陰

通於秋氣

封藏之本

精之處也

其華在髮

其充在骨

陰中之少陰

通於冬氣

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五臟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榮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榮色也
其主腎也

脾之合肉也
其榮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榮毛也
其主心也

腎之合骨也
其榮髮也
其主脾也

五臟所主

五充(體)

骨、髓

五華

唇四白

五竅

五臟化液

五臟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脈

脈舍神

脾藏營

營舍意

肺藏氣

氣舍魂

腎藏

精舍志

五志

憂、悲

恐、驚

關節分布

兩腋

兩肘

兩髀(髖)

兩肘

兩膕

臟熱分布

左頰紅

顏面全部紅

鼻紅

右頰紅

兩顴紅

舌分布

舌兩旁(肝膽)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氣血筋脈注入處

諸筋者皆屬於節
(睡覺時,血歸於肝)

諸脉者皆屬於目
諸血者皆屬於心

 

諸氣者皆屬於肺

諸髓者皆屬於腦

五精所并

精氣并於肝則憂

精氣并於心則喜

精氣并於脾則畏

精氣并於肺則悲

精氣并於腎則恐

精氣注入
(五輪)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黑眼

約束

白眼

瞳子

風輪

血輪

肉輪

氣輪

水輪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絡

眼瞼、眼皮

鞏膜、白睛

瞳孔

 

黃帝內經

五色

五色之見死

色見青如草茲者死

色見赤如衃血者死

色見黃如枳實者死

色見白如枯骨者死

色見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見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鷄冠者生

黃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烏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榮

生於肝,如以縞裹紺

生於心,如以縞裹硃

生於脾,如以縞裹栝樓實

生於肺,如以縞裹紅

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色味當五臟

青當肝

青當筋

赤當心

赤當脉

黃當脾

黃當肉

白當肺

白當皮

黑當腎

黑當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黃帝內經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鹹入腎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腎欲鹹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靈活)

鹹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煩惱)

辛走氣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虛)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變嘔
(嘔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鹹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腎病禁甘

五味所傷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味過於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多食酸則肉胝縐而唇揭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黃,宜食鹹

肺色白,宜食苦

腎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飯、牛肉、棗、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豬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麥、羊肉、杏、

腎病者宜食

黃黍、雞肉、桃、蔥

五臟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五臟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用辛補之

用鹹補之

用甘補之

用酸補之

用苦補之

酸瀉之

甘瀉之

苦瀉之

辛瀉之

鹹瀉之

 

黃帝內經

五臟

肝藏血

血舍魂

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

 

心藏脈

脈舍神

心氣虛則悲

實則笑不休

 

脾藏營

營舍意

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

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肺藏氣

氣舍魂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腎藏

精舍志

腎氣虛則厥

實則脹

五氣所病

在肝為語
在膽為怒

在心為噫
在小腸為泄

在脾為吞
在胃為逆、為噦 、為恐

在肺為咳
在大腸為泄

在腎為欠為嚏
在下焦為水
膀胱不利為隆,不約為遺溺

五精所并

精氣并於肝則憂

精氣并於心則喜

精氣并於脾則畏

精氣并於肺則悲

精氣并於腎則恐

五臟所惡

肝惡風

心惡熱

脾惡濕

肺惡寒

腎惡燥

病發

驚駭

病在五臟

病在舌本

病在背

病在溪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

五病所發

陽病發於冬

陽病發於血

陰病發於肉

陰病發於夏

陰病發於骨

五勞所傷

久行傷筋

久視傷血

久坐傷肉

久臥傷氣

久立傷骨

五臟之

代(緩)

營、石

五邪所見
(重症)

春得秋脉

(肝旺於春,其脉應弦。春不見弦脉,而建毛脉,為肺剋肝之象。)

夏得冬脉

(心旺於夏,其脉應鈎。夏不見鈎脉,而見石脉,為腎剋心之象。)

長夏得春脉

(脾旺於長夏,其脉應緩。長夏不見緩脉,而見弦脉,為肝剋脾之象。)

秋得夏脉

(肺旺於秋,其脉應毛。秋不見毛脉,而見鈎脉,為心剋肺之象。)

冬得長夏脉

(腎旺於冬,其脉應石。冬不見石脉,而見緩脉,為脾剋腎之象。)

五邪

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黃帝內經

陽干

陰干

天干化合

丁壬

合化木

戊癸

合化火

甲己

合化土

乙庚

合化金

丙辛

合化水

陽支

辰戌

陰支

丑未

地支三會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地支化合

亥卯未

三合化木侷

寅午戌

三合化火侷

 

巳酉丑

三合化金侷

申子辰

三合化水侷

八卦

震巽

艮坤

乾兌

五力

歲星

熒惑星

鎮星

太白星

辰星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故曰其數八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故曰其數七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故曰其數十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故曰其數九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故曰其數六

靜兼

曲直

燔灼

高下

散落

沃衍

五化

生榮

蕃茂

豐滿

堅斂

凝堅

宣平

均衡

齊修

宣明

鹹整

溫和

炎暑

溽蒸

清切

凝肅

發散

明曜

安靜

勁肅

流源

宣發

鬱蒸

雲雨

霧露

摧拉

炎爍

動注

肅殺

凝冽

燔火滿

淫潰

蒼落

冰雹

平氣之紀

敷和

升明

備化

審平

靜順

不及之紀

委和

伏明

卑監

從革

涸流

太過之紀

發生

赫曦

敦阜

堅成

流衍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欢迎访问,愿本站助您的人生和事业更上一层楼.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粤ICP备09111379号

Copyright © 2010-2015 膳食营养咨讯网 版权所有(www.ssyy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